“太振奋了!”开幕式一结束,中非民间商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、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感慨频频,“峰会将带来中非合作下一个’黄金时代’。在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两大重点领域进行企业合作、民间互动,这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而言可以说是大利好。”
昨天下午,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。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《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》的主旨讲话,擘画新时代中非合作“路线图”。中非合作论坛非方成员国国家元首、政府首脑、代表团团长及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等中非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。
▲中非民间商会会长、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受邀参会
“在我看来,以北京峰会为标志,未来三年到五年中非合作将会兴起新的高潮。华立集团将在非洲建起两个工业园,为更多的中国企业、浙江企业到非洲进行产能合作搭建平台。”对未来的中非合作前景,汪力成信心十足,“我有幸担任中非民间商会的会长,更应开拓进取、大显身手。”
为什么去非洲?“非洲什么都缺。”这句话背后正是广大的非洲市场。
这里有着庞大的人口红利,当前,非洲拥有近12亿人口,据测算,到21世纪末,非洲将拥有30多亿人口。
以埃塞俄比亚为例,这个拥有1亿人口的国家,70%的人口都在30岁以下,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更有近2亿人口,这些人口大国的劳工工资均在每月100美元以下。
非洲还拥有土地、能源等红利。非洲许多国家享受美国和欧盟关于非洲产品免关税免配额政策,中国企业在此生产,可以有效避免贸易壁垒。
这些年来,浙江企业走进非洲的领域、模式也在渐渐变化。汪力成说到,最开始,许多浙江企业到非洲大多是瞄准矿产领域或者做做简单的贸易。而这些年,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,浙江企业到非洲更多是进行产能合作,许多从事纺织、服装等行业的浙江企业已开始在非洲布局。
▲汪力成在北京接受浙江媒体采访
在这个趋势下,擅长海外工业园建设运营的华立集团正在加快谋划非洲工业园。汪力成透露,华立考虑在摩洛哥或者突尼斯建设一个大型北非工业园,当地的基础工业水平、供应链水平相对较好,紧邻欧洲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物流成本较低,且与欧盟、美国之间拥有免税协议,适合国内企业到此发展相对高端的制造业,并出口至欧美国家。
而在埃塞等其他国家,华立在谋划建设一个适合浙江企业产能合作的小型工业园,带领曾经“块状”发展的浙江民营企业成群结队来到非洲。
据悉,华立第一个面向东盟的泰中罗勇工业园自2005年开发建设以来,吸引了105家中国家企业入驻,拉动中国企业对泰国投资超过30亿美元,累计实现工业总值逾100亿美元,为当地政府带来源源不断的税收的同时,将3万多名原先月收入不足5000泰铢的农民变成月收入超过15000泰铢的产业工人。
作为新任中非民间商会会长,汪力成有很多新想法。今年,他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设立了秘书处,未来还要把秘书处设到非洲各国,让更多的非洲企业家加入商会。
“我们还在谋划安保等中非民间商会分会,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,他们对安保、物流等服务业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,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,目前,我们商会里的不少安保、物流企业已开始布局非洲市场。”
正如汪力成所说,中国企业、浙江企业走进非洲,早已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升级成了生态系统式的全面发展。